3月22日,河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委农办副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谢长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为,2023年全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找准定位、服务大局,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耕地土壤污染防治能力稳步提升,科学布设省市县三级预警监测点位8941个,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秸秆禁用联动推进成效明显,火情数量同比下降8%,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稳步推进,全省示范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320万亩,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意识显著增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有力推进,开创性举办了河南省生态农场产品展示活动,吸引了全省60余家生态农场企业参展。
会议强调,要深化认识提升站位,锚定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目标新要求,紧跟形势需要,肩负时代使命,切实增强做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做好“三个充分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的必然要求,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工作;二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乡村生态振兴支撑乡村全面振兴;三是要充分认识做好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是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迫切需要,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加快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建设农业强省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会议明确提出2024年全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重点为“2211”,即建好耕地土壤污染常态防治和秸秆禁烧常态管控“两个机制”,抓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和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县“两大项目”,打好“生态循环”一张牌,守好领域安全一条底线,努力推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思想上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环境治理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要把粮食安全作为底线要求,实现环境治理与粮食安全一举两得、相得益彰;二是保护生态与农民增收的关系,保护生态不能以牺牲农民收入为代价,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农民持续增收新的增长点;三是监督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从疏堵两端发力,制度法治提供外部约束,理念提升激发内生动力;四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在行动上要达到“四高要求”:一是高水平推进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管理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风险应对要有预见性和可控性;二是高质量推进中央资金项目实施,真正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三可”的新模式、新机制;三是高效率推进秸秆禁烧,要保持对禁烧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强化防控手段,提升防控能力;四是高标准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努力实现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生产链条绿色化。
会议由河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张春雨主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委)分管领导、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中心)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河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等参加会议。